资讯中心 / News
行业快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新能源车起点在2021年
[2019-07-01]

5月新能源车增速大降,业界提出增长刹车的观点。然而,2019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认为:“2021年补贴全面退出的时候,才是电动汽车发展真正的起点。

新能源进入新阶段?

补贴大幅退坡,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5月车市释放预警信号,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环比增幅均降至一位数。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份,乘用车批发数为154.2万辆,同比增幅为-16.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数为9.7万辆,同比增幅为5.4%,环比增幅为5.8%。今年1~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4.2万辆,同比增长58.0%。与去年同期(增幅143.9%)相比,增速大幅回落。

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市场形势发生剧变。2019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网易传媒的张齐认为:今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呈现出补贴门槛提高,补贴金额大幅缩水,技术指标提升,地区补贴取消四个特点。受此影响,前几年中国电动车产业、中国电动车市场那种用最小的成本拿到最高补贴的野蛮生长模式正式进入尾声。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整个电动车产业,开始进入以品牌、产品技术驱动的市场化竞争的新的阶段。

新阶段有何新特点?

网约车、区域市场的需求将支撑新能源车销量上涨。

行业用户是购买新能源车的主力。肖勇表示:前几年发展最快是A00级纯电动车,原因是分时租赁和网约车需求旺盛。我们预计到未来2~3年内,行业用户可能仍然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增长点。因为网约车、分时租赁等电动化升级的需求依然存在,谁能抓住这个风口,就能分得一杯羹。

新能源车有望在三四线等城市获得更大发展。肖勇认为:目前新能源车主要集中在限牌限购的大城市,未来一定是在三四线城市等低线城市。因为三四线城市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更便利,纯电动汽车使用成本更低、维修保养方便,所以纯电动车可能会在三四线城市得到更好地普及。

肖勇还举例说:在北京买一个车位可能比买奔驰还贵,充电桩的安装很成问题。而在三四线城市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所以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超乎我们想象。

起点在2021

2021年,新能源车将站上真正的起点,科技、资本、成本将成为新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化的配置将打动高端客户。肖勇拿手机和电吹风来类比汽车行业,他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如果不能插上智能化的翅膀,造得再便宜也没有人买,因为打动不了客户。当下,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第一智能手机因为具备了上网、微信社交等功能,所以普及速度非常快。现在哪怕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再生产200~300元的传统手机,也没有市场了。第二3000多块钱的电吹风机也能成为网红,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

汽车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资本支撑。肖勇表示:汽车不是一个好玩的产业,要靠资本。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因为从来没有造过汽车,所以只能叫做新品牌,只有赢得市场地位和尊重之后才能成为一股势力。我很希望他们未来能成长为一股新势力,但他们今年首先要解决的是融资和继续活下去的问题。

成本控制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肖勇认为:在中国发展新能源,任何人都做不到像马斯克一样连续十几年不盈利,所以必须做好成本控制。马斯克已经来中国了,并且发布了国产产品的预售价。他很狡猾,现在抛出一个烟雾弹,将来量产大幅度降价也有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准备。

随着补贴大幅退坡,部分业内人士对新能源车未来发展之路感到渺茫。肖勇认为补贴退尽的2021年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起点。他表示:我觉得讨论起点,比讨论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谁替代谁更重要。我认为在2021年补贴全面退出的时候,才是新能源车跟传统燃油车正面交锋的时候。因为随着补贴全面退出,很多限牌、限购政策可能没有了。对于新能源车来讲,其实就是生与死的问题。你能够跟传统燃油车直面竞争来PK,就能活下来,否则就只能退出或者被兼并重组。

很明显,今年补贴退坡新能源车增速应声而落,表明新能源车市场化面临极大的挑战。换言之,一直以来,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始终都没有站在同一个起点上竞争,即便暂时取得正增长也是胜之不武。随着2021年越来越近,真正的考验也将拉开序幕。 

汽车业高质量发展需再定位

 

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新时代,将面临大开放的国际格局、大调整的国家产业结构和大转型的市场形态。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再定位,汽车产业政策和企业更要调整后再定位。

国家指明汽车产业融入全球发展再定位方向

近两年,国家进一步明确我国汽车产业融入全球发展的方向。2018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明确汽车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要尽快放宽汽车行业外资限制,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紧接着,国家发改委确定了汽车行业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时间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也进一步下调。

201811月,习近平在民企座谈会上讲到,要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

2018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推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中,要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外商投资法》,规定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同时,国家运用财税、货币、区域政策等进行协调,共同助力高质量发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的力度强劲。

如今,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出现新变化,例如华晨宝马调整了合资股比,特斯拉独资在上海建厂,未来还将出现新动向。

产业政策在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中再定位

普惠化产业政策是要从关照特定产业、企业和产品,转到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功能性产业政策是要从选产业、定项目等弥补短缺的粗放发展模式,转到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基础研究、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制度型开放,即从商品开放到制度开放。主要是指从以往边境开放境内开放拓展、向境外延伸深化,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济规则相接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行政管理体系。

此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先后发布实施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和《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两份重要文件。这是继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之后的又一组重要的产业政策。这两份文件具有鲜明的普惠化、功能性产业政策的特征,笔者认为,特色至少有七个。

一是项目管理从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过去几十年我国汽车行业投资一直实行严格的项目核准制度,如今从核准的项目管理方式改为备案制、由中央转到地方、从事前监管为主变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我国产业政策的巨大变化,大大降低了制度性的管理成本。

二是新政策兼具负面清单功能。两份文件既说,也说,明确什么项目不能做、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做,兼具负面清单的功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鼓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投资者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要求不能轻易撤股;明确投资者需建立独立的产品研发机构,拥有对关键零部件的掌控能力并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拥有较强的产品售后服务保障能力,以利于聚焦企业建设的长期布局。

四是鼓励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借鉴国际管理模式,例如鼓励集团化管理、倡导产品族系管理、允许底盘与上装分工合作,以及代工模式等路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

五是有利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双方从合谋关系转为猫鼠关系,期望能有效遏制地方盲目投资,防止产能过剩。

六是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的一次积极探索。从关照特定产业、企业和产品,转到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以往项目建设和生产准入资质的价值大大贬值。

七是坚持内外一致原则,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上述两项政策是贯彻《外商投资法》重要的实践案例,是对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权威注释。

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再定位

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企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核心任务。笔者认为应该从产品供应链、资金融通链、产业生态链、产出价值链和营商环境链五个方面重新定位、下足功夫。

其一,产品链再定位。产品链创新驱动有三个选择:从01的原创过程;从1100的转变孵化过程;从100100万的大规模生产过程。我认为汽车产业“01”阶段主要靠基础、前沿学科支撑带动,“1100”阶段主要靠各产业之间集成并进,“100100阶段主要靠大规模投资投产。产品链转型升级换代成功应体现在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及制造+服务这五方面。

其二,资金链再定位。有产品、有市场,就会有资本聚集。例如特斯拉成功融资6次,再如吉利国内外融资投资十分活跃,大部分不是自有资金。多渠道融资将成为资金链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生态链再定位。当今全球汽车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品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量的70%以上,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量比例在快速提升。产业生态链的布局不可能局限于某个小区域,甚至不一定在一个国家之内,一定是着眼全球。只要把控住产品的定义权和全球标准的制定权,就会吸引资金并拥有大量专利技术。从长远而言,应做到无论生产什么、在哪儿生产、由谁运作、靠谁配套、卖到何处,都具有全盘掌控和整合产业生态链的能力。

其四,价值链再定位。全球型企业建设产业集群应具有国际水准的产出效益,产业集聚区建成之初每平方公里的产值应不小于100亿元,正常运行之后应超过200亿元规模。

其五,营商环境链再定位。从全球化趋势看,现有关税、壁垒和补贴的营商环境正在逐步向自贸区的低关税、低壁垒、低补贴水平靠近。因此,产业要为适应未来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国际营商环境做好充分准备。

新时代汽车产业将在全面开放的环境中,以竞合博弈的方式持续发展,企业也需要以高质量发展的再定位迎接挑战,开拓进取、不断超越,从而实现建设汽车强国的宏伟夙愿。

 


版权所有(C)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山连路168号 邮编:200444
邮箱:sjahl@sjahl.com 电话:+86-15611168877
技术支持:35互联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4064号 沪ICP备13007995号